从远古神话到现代神话——“特安呐”一跃成为云南省获得国家药品GMP认证的制药企业。
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云南文山特安呐制药有限公司喜迎盛事: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唐修文4月7日从北京捧回一块“金字招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GMP证书》。
这不是一块普通的招牌,这是唐修文6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
这是全厂240名职工团结奋斗的结晶;
这是壮乡苗岭多年的期盼;这是云南制药企业的骄傲!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以普渡众生为己任的月亮神,他不仅为处于黑暗的人们送来光明,而且还是掌管医药的天使,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没有贫穷,没有病痛。这位月亮神的名字叫做DAHNE,译成中文就叫:“特安呐”。于是,唐修文将他的企业取名为“特安呐”,注册商标图案也由一轮明月和一株盛开的三七花组成,这其中包括了他多少美好的愿望啊!
三七作为中药宝库的宝中之宝,它对地理、气候等生长环境都有着特殊的条件,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仅分布于北回归线附近很小一部分地区,主产地文山县,其次还有砚山、马关、广南等地,而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的文山县种植历史已有400多年,种植面积、产量均占到全国的近80%。“特安呐”——以开发这一美好资源造福人类的企业在这块充满生机的红土地上应运而生。
不需要再去论证,不需要再去犹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把三七称为“金不换”,能治一切血病。而现代研究进一步发现,三七的主要功能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肝病、癌症也有较好的疗效。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生用能活血化瘀,健胃生津止渴;熟用滋补肝肾,强壮精骨,”并有延缓衰老、抗疲劳及提高肌体免疫力等功能。
特安呐要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上百家从事三七销售经营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同许许多多的创业者一样,特安呐碰到的问题也是缺资金、缺人才、缺设备、缺技术、缺厂房。但有一点不缺,就是特安呐创始人唐修文浑身上下那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他说,是高山自有白云萦绕,是大海自有波浪欢歌。从一开始,他就屏弃那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着眼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规范生产经营管理,依靠技术创新,高起点前进。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一支合格的骨干队伍,从各地请来专家学者上辅导课,一开始就引入GMP管理。作为制药企业指导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法规,唐修文知道,虽然在国际上已经通行30多年,但在中国只有10余年,虽然面临着重重困难,按特安呐要追赶这一目标。
只是短短6年,特安呐便克服了制约其实施GMP的主要因素:投资1330多万元对综合制剂车间、提取车间、进行改、扩、建,增加先进制药设备,改善厂区环境,并完善组织机构,规范了SOP的操作程序。唐修文凭着自己的天赋和谦虚好学的精神,自任企业GMP领导小组组长,开办各类培训班数十期,培训员工4000多人次,其中有160多人被派到昆明、成都、南京、北京等地学习制药、检验、机械维修、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一批土生土长的专业人才很快成长起来。在完成认证准备工作的自检后,特安呐按申报程序,接受了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初审,顺利通过了国家药品认证中心的检查认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4月初核准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GMP证书”。这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由国家药品认证中心认定GMP的云南省首家制药企业。此举标志着特安呐的生产和管理达到国家级标准并同国际接轨。
这一殊荣由地处壮乡苗岭的一家民营企业获得,不能不说是唐修文和他的特安呐创造出的一个现代神话。 特安呐公司以她特有的经营理念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壮大。究其原因,除了唐修文带领全体员工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之外,也离不开省、州、县各级政府的理解、关怀与支持。多年来,省科委、省18办、省卫生厅、省医药办对唐修文给予了重点扶持。而他也不负众望,脚踏实地,为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爱与嘱托,给了唐修文无限的智慧和胆略,他始终把握住个人的奋斗不偏离国家改革发展的方向。在新的起点上,他又展开了腾飞的翅膀,我们期待着他再创辉煌!